钉钉蓝牙WiFi打卡神器
企业微信飞书打卡破解

国内对于保险为何如此抵触?

作者:尹微澜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58605364/answer/158813730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答案点赞突然上来了。统一回复一下。

首先,本答案仅限于个人观点。 其次,我所抵触的只是所谓的“理财型保险”。至于车险,交强险这种非返利分红,单纯规避风险的保险,我是支持的,自己也在买。

我在答案里也说了,你要是规避生活风险,扎扎实实的去买对应类型的消费险。比如买了车的大多数都上车险,几千块买了五十万保额的车险就算迎面硬杠宝马也不虚,车都舍得每年这么大笔花钱,到了自己和家人身上,偏偏跑去买什么遮遮掩掩的“理财型保险”、“投资型保险”、“分红险”。有的家庭坐个飞机都舍不得买几十块钱的航意险,却能拿年收入20%甚至更高比例的钱交给保险公司,去换什么“年化收益”,“X年后一次性返还”。

姑且不论这笔钱几十年内就基本相当于冻结了,一旦有个三灾六病,想提前赎回就需要承担相当大比例的损失,对应的赔付条件还往往相当苛刻……就问你们计算过通胀率和收益率的对比吗?……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你们在理财,还是保险公司拿着你们的钱在给自家理财。

最后,不要问我该买什么保险、基金、证券、国债、房产、贵金属、余额宝……本答案不对资产保值方式提供任何建议。

有人值乎问我,投资的时候怎么能不被“专业人士”忽悠。

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思路放在值乎上回答,不如整理成文字更清晰,所以一并放在这里说一说。

只针对“投资”和“理财”的角度。如果你就是要消费,请忽略本段。

1.思考一下,你真金白银的投资,变成了什么?是否是“一般等价物”?

比如你拿一万块钱去买纸黄金,一年后不想炒了,转手或脱坑非常容易,直接卖掉就可以。因为纸黄金几乎就是“一般等价物”,贵金属永远都保值,永远能卖掉,国际金价变动也不会非常大。

但如果买成理财保险,那就非常困难了,除了你自己谁会要你的保险啊?除了那一个固定的保险公司谁会给你钱啊?何况根本无法变现,又不能指望你明天就出车祸,简直期望极低。

当你的投资属于“难以变现”的类型,就意味着风险相对高,投资品越小众,价值和价格的分离就越离谱,投资前需要慎重考虑。比如前几年普洱茶炒到天价,再往前几十年君子兰炒到天价,投资品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格几乎完全分离,最后坑死了不知多少高位接盘侠。还有几年前的各种“高价回收蝎子”,“种植美国竹柳”等骗局,投资者最后都是抱着一院子的蝎子或者一河滩的垃圾竹柳欲哭无泪——真金白银换了没人要的玩意。还有所谓的“朋友圈微商”,屯了一堆卖不掉的面膜,都是一个道理,你贪人家的返利,人家贪你的本金。

2.思考一下,你投资的主要风险是什么?

领域越熟悉,风险越可控,投资保值的可能性越大。

比如在一线城市买房,在楼市泡沫尚未崩裂之前,只要没投在烂尾楼上,楼盘价位通常是随着经济增速稳定增长的,也很容易找个接盘侠稳赚一笔。

但如果投资在比特币、莱特币什么的东西上,因为国家政策还不明确,虽然有可能一时获得特高收益,但是一旦被认定扰乱金融秩序,或者相关货币市场禁入,非常有可能血崩到底。或者投资在某一新兴产业,隔了几年产业黄了,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。还有更蠢的外行贸然携巨资跳进什么古董文玩、珠宝玉石的大坑,结果哈哈哈哈哈现在可能坟头草一丈多高了吧。

换句话,完全不懂的领域,不要冒昧进入,尤其不要听利益相关人员忽悠几句就进入。特别是某些新领域,除了产业本身前景外,务必要考虑到政策和法律的风险。前几年贪便宜买“小产权房”的那群人现在可能还在上访呢。

额外说一句,如果有人致力于给你宣传什么“新型资本运营”,“政府扶持的融资新模式”,给你讲了无数白手起家的神话,号称下线好几百个,结果自己就开一个破桑塔纳,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往死里削他,削死了全算我的。

3.思考一下,投资的回报要多久?

如果投资在股市,期货,基金,乃至于余额宝等,通常可以快速变现,虽然收益不一定高,甚至还有少量亏损的风险,但是钱毕竟是活的。

但如果投资开店,买房,办厂等长期经营,或者部分超长理财,就需要考虑资金流转的问题。压着一笔钱,迟迟见不到回报,是否能坚持(甚至是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坚持),收益是否能达到预期,都是很重要的问题。比如某些理财项目,看似回报率超高,但收益在数十年后,考虑到通胀率及漫长时间内较多的不可控因素,那个时候的钱是否还这么值钱,那时的政策是否还是这个政策,你在这个周期里是否有可能突然需要调用大量现金流,就很值得商榷了。

在处理超长期(十年以上)的投资时,眼光务必要宏观一点。当今社会潮流发展之快,十年二十年的时间,已经足够一个行业兴起和衰亡。就不说楼市变动这样的重大政策,往前看三十年,谁会料到再也没有人用胶卷摄像了,连柯达这样的行业巨头都已经宣布破产?往前看二十年,谁会料到每个家庭都能用上个人电脑?往前看十年,谁会料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的潮流席卷全世界?立足当下,你所要进入的这个行业前景如何?能不能再坚挺十年?如果盲目投资,不小心进入夕阳行业,分分钟跌落一个社会阶层你信不信。

理论上,回报周期越久,风险也越高,不排除政策突然被叫停,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多年来通胀率飞上天,钱不如纸的情况。

4.思考一下,如果真的遭遇最坏情景,血本无归,是否能够承受?

要有割肉的预想,虽然多数情况下不一定被逼到这种份上,但是毕竟股市六千多点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几个月跳水到一千八。

倾家荡产甚至负债借杠杆搞投资,一旦血崩,心理素质差的估计只有跳楼一条出路。还有部分智障人士去赌球我就不说了,希望他们跑路的时候没有被放高利贷的打断腿吧。

如果这些东西都认真考虑过了,做了相应的功课,也有相应的预案或止损红线,被忽悠的风险就小了很多。

其实根本就在于,不要被所谓的“高回报”冲昏了头脑。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一个项目,回报又高,风险又小,回本又快,门槛又低——请问这种好事为什么会落到你身上?反正如果我有这种好事,我就砸锅卖铁抵押了房子偷偷的自己干,怎么可能哭着喊着求陌生人进来做?

——原答案分割线——

恕我直言,再好的业务也架不住极低的业务素质。

何况理财型保险本质上就是个投资,非要有人把它当保险用。

我讲个实事。

我妈有个闺蜜圈子,2015年初,其中一个闺蜜认识了一个保险推销员,被忽悠着买了个理财型保险。那推销员借机打入这个闺蜜圈,大肆推销业务,我妈经不起忽悠,脑子一热也买了一份,大约是个每年交1W多,30年后一次性收回60多W的险种。

她买了以后就把这事忘得差不多了,直到第二年人家通知她该续费了,她才想起来把这事告诉我。

我个人极其反感把钱投入理财型保险,坚决反对她续费。我妈听我解释了一下理财型保险的路数和通胀率,才觉得被坑了,但是还挺自信地告诉我,业务员说这个保险不做了是随时可以退全款的,跟存银行一样。

我不太信,她就给业务员打了个电话。

然后业务员告诉她,阿姨你这个只能退3000元的呀,你要退的话我给你办手续。

我妈惊诧莫名,问,不是可以退全款的吗?

业务员说,阿姨你仔细看合同,那是犹豫期可以退全款,犹豫期早就结束啦,你现在退3000很不值,还不如继续保下去。

我妈耳根子软,又跑回来跟我说,既然退款这么坑,不如我们继续保。

我说别扯了,这种理财险我宁可拿不回钱都不要继续保。

我退保态度非常坚决,我妈没办法,就把保险合同找出来了,打算拿去退。

我看了下这合同,目瞪口呆。

这个合同的一方是保险公司,另一方居然不是我妈,是我。

这合同居然是我妈拿我的资料办的,证件号是我的,个人资料是我的,只有手机号码留了我妈自己的手机号。

而且保险合同上那段“本人了解此合同的风险与收益balabala”的那段话,是业务员代签的。

我难以置信的问我妈,你当时都履行什么手续了?

她说就是拿了我的身份证复印件,拿了钱,留了个人信息,就完事了,过了几天人家业务员把合同交给了她。

她居然连买保险有犹豫期都不知道!

而这居然还是一个在业内排名不错,媒体上经常看得到广告的保险公司。

我日了狗,我拿着合同就找保险公司去了,到了营业部我把合同扔桌上,把业务员叫出来,要求退款。

业务员还是说,按照合同只能退3000。

我说去你大爷的,我现在不是跟你按照合同算钱,我是来告诉你,你这狗屁合同根本不能成立。

业务员就开始强词夺理,说当时签合同的时候都同意了。

我就问他,你的合同到底是跟谁签订的?跟我妈?为啥合同另一方是我?跟我?老子认识你是谁?

业务员狡辩说,我跟你妈妈是朋友,是她为了你好,才以你的名义签的。

我说去你妈的,你保险的从业资格怎么考的?谁给你的勇气和一个不是本人的人签了个合同?我作为名义上的合同方居然是一年以后才知道的?朋友?是朋友你连买保险有犹豫期都不告诉她?

谈崩了,他坚决不退钱。

我尼玛,你还有理了,我回头就拿着合同去他们服务部了。

去了就扔合同在前台,以非本人签订,合同不成立的理由,要求退全款。不给退我就找总公司和保监会。

先后来了N个客服安抚我,一会请到这屋谈,一会请到那屋谈。我就一句话,是不是本人签订你们心里清楚,风险知情是你们业务员的笔迹,电话号码和回访录音均非我本人。

N个客服轮流劝我,这个保险真的好,你就买了吧,我们额外还可以给你优惠政策。

去他妈的优惠政策,就你们这尿性,我宁可把钱存在银行里贬值也不买这破理财险。

客服拿我没辙,过了几天给我打电话,说保险在系统内已经生效了,实在没法给你按没投保的方式撤销,折中一下,给我算主动退保,从正式渠道退3000,剩下的7000多,由业务员以现金形式当面退我。

我同意了,和业务员约了个时间。他先后多次企图放我鸽子,直到见面的前十五分钟还在给我打电话,说他不在本市。

我告诉他,我就在保险公司楼下,如果你今天还是不能退我钱,我现在上楼去举报你。

他沉默了一会,说让我等等,他马上到。

我等了二十分钟,他到了,当面把钱给了我。

我准备走的时候,他大概非常愤怒,冲我大喊:你可以说我违规,我也可以把钱退给你,但是我告诉你,别以为你拿到钱就很牛,整个保险行业都是这样的!没有人像你那样(非常正规地)签合同!

我钱已到手,懒得理他,扭头就走了。

但是他说的话,我相信是真的。

拖过犹豫期,隐瞒不利条款、乃至于代签合同,这些手法在保险行业里存在之普遍,以至于主管者、从业者、甚至被骗的人都习以为常。我不相信保监会不知道这些,我也不相信保险公司不知道这些。

但是一批又一批的保险业务员,卖起保险来仍然有着卖安利的激情,甚至不惜坑蒙拐骗,底线比底裤都容易丢掉。

我打死不买理财型保险,除了收益率跑不赢通胀率等经济原因外,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,从业者素质之差,吃相之难看,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打卡小站 » 国内对于保险为何如此抵触?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专业打卡破解,蓝牙WiFi打卡器

百度一下百度贴吧交流